近年來,頻繁發生的“心源性猝死”使得如何提升急救意識和技能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數據顯示,心源性猝死是大學生群體中除車禍、溺水等意外事故外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提高急救能力是當前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作為知識傳播的“關鍵少數”和前沿科技成果使用的“先行群體”,特別是在有醫學專業的綜合大學更有先天優勢,在大學生群體中率先開展急救知識的普及和急救設備的使用,不僅可以有效降低高校學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還能帶動其他社會群體積極關注院外急救事業,提升整個國民的公眾急救意識與能力。鑒于此,大理大學醫學部AHA(美國心臟協會)導師帶領取得AHA合格證的醫學生培訓團及青年志愿者,于5月27、28日在古城校區組織開展了兩期“心手相連,救在身邊”急救培訓。來自基礎醫學院、護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農學與生物科學學院、法學院的280名同學完成了培訓項目。

本次急救培訓包括理論培訓和操作培訓兩個環節。理論培訓部分,聚焦學習急救知識的必要性,細致講述了心肺復蘇(CPR),電除顫(AED)的具體含義及操作流程,強調及時高質量的心肺復蘇的重要性和操作過程關鍵點。通過多媒體展示,現場演示等方式,具體講解了如何迅速判斷患者意識狀態并及時進行有效救助。實踐練習部分,以情景模擬為基礎,演示了從發現患者暈倒、現場環境評估、判斷患者意識、進行呼救、胸外按壓到專業醫務人員到達的全過程,讓培訓同學沉浸式感受了現實情況應急處理。在志愿者的輔助下,培訓同學們進行了一對一操作練習。

活動中同學們積極參與,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志愿者們耐心解答,細致教學,切實解決問題。參與同學紛紛表示表示,本次培訓生動精彩、受益匪淺,學習并基本掌握了心肺復蘇,電除顫等急救知識,為自己增添了一項生命救助技能,同時,在往后的生活中,將更加積極的宣傳急救知識,守護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大學生是整個青年人口中分布相對集中、社會影響力較大、文化水平較高、接受新知識較快的群體,是急救知識的“宣傳員”和“推廣員”。醫學部“心手相連,救在身邊”急救培訓將不定期持續開展,致力于推進校園醫學急救知識科普,讓更多同學了解、學習急救知識,提高了同學們的自救、互救意識及能力,營造了人人為急救,急救為人人的良好氛圍,對提高國民衛生素質、促進急救學發展等也具有現實意義。
【責編/付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