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8日晚,江西師范大學期刊社總編、江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戴利朝,受邀為大理大學文學院師生帶來了一場“C刊論文的寫作與發表”為主題的線上學術講座。文學院納張元院長、張錫梅副院長以及其他老師和研究生們進行了在線聆聽,講座由于昊燕副院長主持。

戴利朝教授圍繞“學術期刊與學者成長:編作的良性互動”展開講述,以自身十多年擔任期刊編輯的工作經驗為基礎,從“作為系統工程的論文發表:基于編輯視角”“客觀認識中國學術期刊:論文發表必修課”“‘編作’互勉:讓作者的論文發表更順暢”三個層面進行了詳細剖析。
首先,戴教授指出了論文發表受到論文自身、編輯程序、刊發安排、供求關系等九個因素的影響,從編輯視角剖析論文發表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戴教授認為我國目前刊物間、學者間的競爭愈加規范,刊物發展進入良性發展階段,已基本具備公平、公正、公開的特性。為此,他提出論文不僅要考慮學術創新性,還要側重選題和文本的傳播力。與此同時,還要兼顧寫作“四美”——即心靈美、材料美、語言美、儀態美。
其次,戴教授指出論文發表要投刊所好,在投稿前必須研究刊物特點,如期刊類別、辦刊理念、辦刊定位、辦刊規范等,并介紹了什么是學術期刊,期刊編輯部的審稿流程以及我國期刊的構成。在此基礎上,戴教授以《中國網絡傳播研究》《中國政治傳播研究》與《求實》三份期刊為例,展示了不同期刊的特色與風格。
最后,戴教授言及當前的編作關系并非依賴求助式,而是平等互助式,在這樣的編作關系影響下,論文質量成為期刊質量建設和期刊評價的核心標準,雙向匿名審稿漸成共識,編輯出版流程日趨透明,編作互動機制日趨便利。所以,作者必須增強與期刊的溝通力,論文開頭需仔細斟酌、全無錯漏,期刊也需要贏得作者和學術共同體,實現作者與期刊的良性雙向互動。
在講座的提問環節,戴教授一一進行了耐心地解答與回復,講座受到了線上與線下聽眾們的一致好評。據悉,該講座系我院第三屆“蒼洱人文大講堂”活動,旨在提高我院師生隊伍的教學與科研水平,夯實我院學科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