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8日,大理大學文學院新文科創新實踐團成員在團長潘越華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大理州群眾藝術館參觀開展現場教學活動。策展人王嘉勇老師、實踐團團長潘越華老師、實踐團特聘指導教師雷磊老師以及趙嘉銘老師,協同配合,以“中日韓書法篆刻作品展”為實踐教學的重點,從書法、攝影、攝像、新聞傳播等角度協同發力,共同授課。

活動開始,王老師首先向同學們講述了欣賞書法的三個要點:一是從審美感受方面來看,欣賞一件書法作品它所帶給你的第一感受最重要,作品本身是由人書寫的,帶有人的性格特征,因此感受作品所反映出來的獨特的氣質是最重要的;二是從技法方面來看,要看書法技法的成熟度有多高,對于書寫技巧的掌握是不是很自然,是不是能通過書法表達它內心的東西;三是從字的結構來看,從所書寫的字來看用筆的嫻熟程度、干凈程度以及子的放和收是否自然。
隨后王老師帶領實踐團成員依次參觀了展覽中的書法作品,在參展的作品中,王老師重點解讀了以草書為主所書寫的作品,向同學們講述草書“草”而不亂,它具有約定俗成的草書符號,并以作品中“下關風”的“風”為例,雖然“潦草”,但卻透露出一種率真狂野的書風。同學們就著所展覽的書法作品積極地和王老師展開交流,在探討中進一步感受到草書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實踐團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成員們除了單純地欣賞書法作品之外,還需要運用新聞傳播學科的理念,利用自己的手機對作品進行拍攝,將眼前所看到的書法作品記錄下來并分享至朋友圈,以最終朋友圈的傳播效果來檢驗此次課堂的學習效果。現場的指導教師雷磊老師和趙嘉銘老師向同學們傳授攝影攝像的技巧,手把手進行教學,及時對拍攝遇到困難的同學進行幫助與指導。

在教學活動的尾聲,實踐團成員們觀摩了王老師書法創作的過程之后,開始自己動手嘗試創作,在這一環節整個教學氣氛活躍了起來,同學們熱情高漲,盡情地用筆墨紙張展示自己的才華。經過一番激烈的創作之后,王老師從美學、技法以及內容等多方面綜合考慮,遴選出了三幅優秀作品,并將自己親筆書寫的作品贈與同學們,以此鼓勵大家在今后多多動手實踐,在書寫的過程中感受書法的美。
現場教學活動結束后,實踐團成員們仍意猶未盡地與同各位老師探討交流,大家紛紛表示本次活動讓自己收益匪淺,它突破了傳統的思維模式,以繼承和創新、交叉和融合、協同與共享為主要途徑,讓大家在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的同時,也錘煉了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